具体来看,家居行业一改前两年强者愈强的两极分化格局,“马太效应”有所减弱。今年前三季度头部家居企业普遍出现业绩下滑,大都归因于内销市场疲弱股票配资怎么配,毛利率下滑,但部分腰部企业通过主动经营策略,取得了营收和利润的正向增长。
最近的财报数据显示,该股实现营业收入92.60百万美元,净利润-5.40百万美元,每股收益-0.09美元,毛利36.80百万美元,市盈率221.84倍。
关于铁道游击队的文艺作品很丰富,这支队伍勇猛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而这支队伍真实的形象却并不为人们熟知,就比如,一开始“铁道游击队”并无“游击”二字。
因为在鲁南地区成立,所以这支队伍被叫做“鲁南游击队”,这是在1940年2月正式确立的称呼。
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,最初的铁道队仅有3个人,这支铁道队为何出名,还是因为1938年的一次群众自发的斗争。
铁道队最初的3名成员,曾袭击了日军的洋行,用大刀和短枪毙掉了2个日军。
那么,真实的铁道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,在斗争过程中,他们又曾遇到怎样的危险?
不断发展
据1942年调任到铁道队的张广东同志回忆,铁道队最初是在1938年到1939年成立的。
展开剩余93%那个时候,群众称他们为游击队,而敌人则将他们称为“飞虎队”,可见这支队伍影响之大,对敌人震慑之深。
这支队伍之所以叫铁道队,是因为他们长期活跃在铁道线上,成立最初不过3个人,而后又有不少人陆续加入。
他们分别是洪振海、王志生、曹德清,他们是枣庄一带的铁道、煤矿工人,还有当地的小摊贩。
他们3人最初走到一起,是在卢沟桥事变后,日军大举入侵中国,四处烧杀抢掠。
朴素的爱国主义促使他们走到一起,捍卫自己生活的土地,从那时起,他们就开始同日伪军做斗争了。
在张广东同志的回忆文章中曾写道,《铁道游击队》作者所写的事迹并非虚构,铁道队正是在血与火之中诞生的。
这支队伍最初的三人组第一次袭击,是在当地日军设立的洋行。
那时,他们手里只有3把大刀,一把短枪,完全就是白刃接枪弹。
守在洋行内的共有3个日军,他们发动袭击的第一瞬间就打死了2个,其中一个被打伤。
虽然在人数上,他们与敌人势均力敌,但在武器、军事素养上可比敌人落后多了。
即便如此,他们仍旧取得了胜利,这与他们过往的经历密切相关,同时也证实了毛主席所认同的,“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”这一说法。
其中,洪振海同志自小捡拾煤核为生,因此,他练就了一套自己的扒车本领。
小时候,周围的小孩都把他视作他们那一片的“孩子王”。
王志胜同志则比洪大2岁,他出生在铁路工人家庭中,因而后面他也从事铁路工作为生。
血洗洋行成功后,他们开了一家炭场作为掩护,后来加入了5个人,有了3支短枪。
队伍成形后,他们再度袭击日本人的军用车,一下子收缴了3捆步枪、一挺机枪,还有一箱子弹。
他们把这些武器都送进了山里,恰逢八路军115师挺进当地的抱犊崮山区,他们就将这些武器都送给了战士们。
他们意识到铁道队一定能在当地发挥大作用,因此,铁道队这才正式成立,正副队长没有变化,依旧是洪振海和王志胜两位同志。
负责队伍政治生活的是地下党员杜季伟同志,他在炭厂的身份是会计。
不久,他们离开了炭厂,在临枣打游击、打洋行,不断发展。
1940年,这支扩大到16人的铁道队展开了反“扫荡”行动,搅得日军不得安生。
这年秋季,敌人展开了秋季“扫荡”,铁道队配合山中军民扫荡。
那个时候,他们的策略就是一路去临城南北割断电线,另一路去六孔桥撞翻敌人的炭车,还有一路去韩庄北扒铁路。
这样一来,敌人损失惨重,敌后方的交通完全瘫痪,敌人不得不延迟“扫荡”的步伐。
他们减轻了根据地的军民斗争的压力,还争取到了打击敌人的时间。
铁道队的战斗成果令军民们相信,要打倒敌人,群众也要参与其中,这就是群众的力量!
但令人惋惜的是,1941年12月的某个雪夜,洪队长在一次战斗中牺牲,年仅32岁。
1942年5月,军区派来了刘金山同志,他是小说《铁道游击队》中刘洪的原型之一。
牺牲是无可避免的,后继者会继承前人的意志。
铁道队继续活跃在鲁南当地,不断壮大,逐步发展出了4个队。
其中还分出了短枪队和长枪队,铁道队还有机枪和掷弹筒了,能够应对更多的敌人。
相信洪队长在天之灵,也会对队伍的茁壮发展感到欣慰。
关于铁道队的具体的生活,那就没有斗日军时那般生动活泼了。
在刘广东同志的回忆中,这段经历是苦涩的,同时又给予了他莫大的安慰,令他直到晚年都终生难忘。
那么,铁道队真实的队伍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呢?
艰苦奋战
1940年铁道队正式成立,这支队伍作战勇猛,打得日军对他们十分忌惮。
而在战斗之外,真实的铁道队的生活是另外一番图景,这些战士们是如何苦中作乐的呢?
张广东同志进入铁道队的头几年,在他的印象中是最难熬的,他说,游击队是很艰苦的,特别是在敌占区微山湖的时候。
因为那里的群众接受了错误的宣传,以为八路军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军队。
不少群众听说他们铁道队来了,见到人就躲,甚至还有人向日伪军报告他们的行踪。
因此,一开始他们不敢进村庄借宿,只能在附近的野地、土沟边露宿,遇到刮风下雨就去村边院子躲,天亮了才进村里讨点饭吃。
一切事情都要用行动来说话,铁道队严格遵守着党的军队纪律,坚持爱民政策。
在实际行动下,从前十分提防的群众逐渐改变了看法,战士们以实际行动戳穿了敌人的谎言,军民关系也越变越好。
群众工作做好了,后来铁道队还进村,帮助村民们处置了出卖群众的走狗,形势越变越好。
不过,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军民身边,无法解决,这个问题就是吃饭问题。
战乱年代,群众能够种得一些粮食,不被敌人抢走就要谢天谢地了。
因此,那时的人民吃饭异常困难,饥荒时有。
群众吃什么,铁道队的战士们就吃什么,他们与群众共进退,不会白吃饭,吃完一顿就给钱。
除了日伪军的威胁,当局还暗中封锁、克扣八路军的军费、粮草,正是这样才在南泥湾掀起了大生产运动。
中央如此艰苦,更不用说他们这些游击队了,经费有限,不可能天天都有饭吃。
他们常常是饱一顿、饥一顿,有时一天都吃不上饭。
敌占区的村里都设有保甲长,这些群众或是被要挟,或是生活所迫,除了背叛人民的走狗,铁道队从不为难他们。
有一些保甲长害怕铁道队,担心会来算账,他们会做一些好鱼好菜讨好铁道队。
战士们抵制诱惑,坚决一口也不吃,回头还要教育他们,以后不许这样搞,这都是百姓们用血汗浇灌养出的粮食,不能吃。
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奋斗了好几年,解放区逐步扩大,八路军战士们把微山湖周围的敌人全部扫除了。
日伪军全被逼到了铁路沿线的大县城内,再也不敢靠近周边的小镇小村庄了。
在党的动员下,当地实行了减租减息,微山湖的群众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。
在微山湖附近活动的日子中,张广东同志一直难忘曹村的一户人家。
那户人家里有一位善良的大嫂,曾招待过他和部队同志两三次。
有一次,铁道队在曹村附近休整,他突然着凉感冒,没能去出操,他就缩在小厨房里躺了一会。
大嫂从北屋里出来,一见他就问:“怎么了,张同志是生病了吗?”
他说不要紧的,自己躺下来休息一阵就会好了。
不料大嫂一摸他的额头,尤为担忧道:“头还很热,快躺下罢。我去烧碗姜汤,喝了出汗就好了。”
大嫂端来姜汤,还戴了两件棉袄,张同志一看,那是大嫂结婚时穿的小红棉袄,还有她丈夫的蓝棉袄。
她小心盖在张同志身上,还仔细掖了掖,做完这些,她才离开让同志休息了。
这让远离家乡的张同志感到了温暖,这些群众对待战士们,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般。
后来,果真如大嫂所说的那样,他出了一身汗,第二天病全好了。
三天后,部队准备转移,临走前,大家把大嫂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,还给她的水缸接满了水。
晚年的张同志再回忆起此事,依旧被大嫂深厚的情谊所感动。
而在后面的战斗中,铁道大队迫使日军铁甲部队投降,这是战士们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。
那么,那时战士们是如何与这支部队周旋的?
震慑敌寇
1944年,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,铁道大队的实力也日趋增强。
1994年秋季,铁道大队进行了一次大破铁路行动,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如何应对不可一世的铁甲部队?
那时的铁道队已经不是以前仅有十几人的小队伍了,铁道队完全成为八路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鲁南地区的日军十分忌惮铁道队,还为他们取了“飞虎队”这样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呼。
这个“飞虎”正是说他们作战迅捷勇猛,1944年秋天他们进行了一次迅速的破坏铁路行动。
这是铁道队的拿手好戏,为的就是切断敌人的大后方支援。
那天晚上,铁道大队兵分三路,一些青年村民也参与了行动。
他们仅用了1个多小时,就拆卸了十几根铁轨,敌人被另一路同志的炸药吓得不敢露头。
就这样,他们又拆了十几根铁路,并炸毁了剩下的铁轨。
日军一听爆炸声,就知道这是“飞虎队”的杰作,放出火力胡乱扫射,结果一个人都没打到,只看见光秃秃的路基。
1945年8月,日本无条件投降,这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,抗战14年,终于尘埃落定。
紧接着,问题来了,铁道大队要怎么接受当地的投降?
那个时候,他们作为八路军的一部分,也是有接受投降资格的。
然而,就在这形势风云变幻之际,战士们发现国军跟伪军同流合污,暗中准备着搞破坏。
除此之外,当地的日军拒绝向他们投降。
这令铁道大队的战士们非常气愤,他们决心要同日军打一架。
既然不愿自己投降,那就让战士们打到日军投降为止。
与此同时,朱总司令发来了命令,指示各解放区抗日部队,只要有敌伪部队拒不投降,应当予以消灭。
这条命令让大家摩拳擦掌,准备同日军打最后一战。
那时,国军虽控制了铁路,但他们不知道的是,铁道队最擅长破袭铁路了。
就在日军投降后的某一天,战士们得知日军铁甲部队要到徐州集合,向国军投降。
好巧不巧,这铁甲部队正是铁道队多年来的死对头。
只要铁道队破铁路、打鬼子,这支部队总会出兵增援,眼下时局大变,铁道大队是该与其有个了断了。
就在铁甲部队刚驶出沙沟站时,铁路上发生了一声巨响,日军的列车只好停下。
他们很清楚,“飞虎队”来了,失去威风的他们想要往回缩,但他们这才发现,后面的铁轨也已经被战士们给拆除了。
这一串列车进退两难,只能僵在轨道上,随后,铁道大队围了上去,要求他们立即缴械投降,如果坚持抵抗,他们坚决就地处理。
不出所料,铁甲部队内走出一群日军,他们举手投降,上交了所有的武器装备。
这支曾经威风凛凛的铁甲部队,最终还是败在了老对手手上,那时,距离日本投降过去了2个月。
这一战收获颇丰,也为铁道大队的功绩上再添一笔。
日本投降时,铁道大队已经发展到了千人规模,编为了鲁南8师24团。
解放战争打响后,他们编入了华野3纵队,后来成了第22军股票配资怎么配,这支部队仍坚持优良作风,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