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王伦后来知道梁山上有十万的兵马,他肠子都会悔青吧,当年一个破落寨子,谁也没想到会发展出后来那个样子。
王伦的失败是必然的,只因为他的这个外号,叫白衣秀士,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外号,从某种程度上说,这是对王伦的赞扬,但也同时是个紧箍咒。
宋代以后,中国开始呈现平民化社会,一个好男儿成功的途径,只剩下了科举这一条路,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,这是无数读书人的终极梦想。
但读书这条路,不但辛苦,更主要的是非常的残酷,所谓残酷指的是大部分的读书人,其实根本就没有机会做官,只会成为科举之路上别人的垫脚石而已。
展开剩余75%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科举也是分等级的,能够考中秀才,说明你是读书的料,就等着下一步考举人了,考中了举人,你半条腿已经跨进官场了。
王伦的白衣秀士称号,意味着他曾经考中过秀才,这是读书人最低级的称呼,证明他是个读书人而已,但从此王伦的身份可就不一样了。
不管生活如何变化,哪怕是做了强盗,王伦的身份依然是个秀才,这种出身在中国非常尴尬,他要上要下都非常容易。
秀才在往上,就是举人进士,光明前途康庄大道在等着他,但是往下沉沦更容易,沉沦之后会变成教书先生,别人的帮闲,最惨的就是像王伦这种,上山做了强盗。
很多人都觉得王伦气量狭小,容不下林冲,但事实上气量狭小不能全怪王伦,他是王伦所处的基层共同的特点。
士人这个阶层很特殊,他能上能下,正是这种能上能下的特点,导致了士人和任何一个阶层,都无法完全的合作,更无法信任别人。
士人和士人内部,是属于激烈的竞争关系,当大家想往上走的时候,名额就那么多,士人之间会争得头破血流,残忍制度可想而已。
往下看,还有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的游民,形形色色的底层民众的,但这些士人根本就看不到眼里,看不起他们,觉得他们不认字,而这些人物也很难把士人当做是自己人看待。
古代说,秀才造反三年不成,这是有原因的,秀才考虑的问题多,想的事情多,也无法得到别人的一呼百应,秀才们自身的群体又是个竞争的关系,跟鲁智深李逵这种粗人不一样。
粗人自有粗人的风格和办法,但这种办法王伦又学不会,不是王伦气量小,而是他心眼子太多,最终还是被林冲一刀给咔嚓了。
土匪窝中,根本没有秀才的立足之地,不是王伦不行,换了别的秀才也不行,读过十年圣贤书的人,脑子里有些东西你是没法改变的,他是不是把文盲当成自己人看的,这是他永远无法涌入山寨的原因。
白衣秀士,这个绰号本身就说明了问题,都做了土匪了你还穿白衣,看似潇洒,实则是败亡的根本,穿着白衣,怎么可能跟兄弟们打成一片呢。
王伦的失败,有一定的必然性,秀才这个群体,没法得到其他群体的认同,他也看不上比他低的群体,而他们阶层自身,又是完全竞争的关系,无法团结。
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,跟后来的孔乙己很像,死要面子,活受罪,最终落得个谁也看不起的下场,只能在小孩子面前炫耀,自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而已。
发布于:天津市